HR Information System

減少求職者在甄選/錄取階段婉拒的對策

2024-07-09 00:00:00

近期HR資訊

隨著勞動力市場趨於「求職者優勢」,同時參與多家企業甄選的求職者越來越多。因此,即使企業花費大量時間完成甄選並發出錄取通知,也有可能面臨被婉拒的情況。
以下說明人選婉拒錄取的常見原因,以及企業可減少被婉拒的具體措施。

 

■ 招募資訊與實際內容不符
若薪資範圍、加班狀況、福利待遇或休假天數等條件與招募公告所載內容不一致,將可能導致求職者婉拒。
若企業在甄選過程中對聘僱條件表達不明,到了最終面試階段讓求職者發現與原先認知有落差,就很容易成為拒絕錄取的理由。
因此,提供誠實、透明的職缺資訊以及面試官正確且一致的說明非常重要。
誠實揭露職缺條件不僅能建立企業的信任度,也有助於避免入職後的落差與適應問題。

 

■ 錄取通知時間過長
若從初次甄選到錄取通知的時間過長,求職者可能會產生「企業對我沒有那麼積極」的負面觀感。
特別是在同時應徵多家公司的情況下,流程拖得越久,與其他企業接觸的可能性就越高。
尤其在台灣,許多本土企業甄選速度非常快,甚至在面試當天就會發出錄取通知。
因此,企業若無法在合理時間內回覆結果,就可能在等待期間被其他企業搶先錄用,導致婉拒錄取。
建議企業最好能在最終面試後三日內回覆錄取結果。

 

■ 對企業的印象產生落差
若求職者在最終面試時親自造訪企業,卻感受到員工應對不佳或辦公環境氣氛不良,即使錄取,也可能因此選擇婉拒。
以下為常見的負面印象案例:
・面試官遲到
・廁所不整潔,會讓員工對整體工作環境產生負面印象
・面試官態度高壓,讓人感到畏懼
・辦公室氣氛沉悶
・面試過程中面試官自說自話、缺乏聆聽
・面試官彼此互動關係緊張

求職者原本對企業抱有一定期待與好感,一旦實際體驗與想像差距太大,將可能帶來極大的失落感甚至是衝擊。
企業應認知到自己處於「被選擇」的位置,並以謙遜、誠意的態度面對每位求職者。
例如,主動感謝求職者前來面試,展現禮貌與尊重,即能有效提升企業的整體印象。

 

■ 家人反對
在台灣,家庭意見常被視為重要的決策參考,實際上也有不少婉拒錄取的案例是因家人反對所導致。
例如配偶可能會因「通勤時間過長,無法接送小孩上下學」、「加班或應酬過多,無法兼顧家庭時間」等理由表達反對。
因此,建議在面試階段詢問求職者是否已獲得家人同意,並確認是否有雙親或公婆等可協助的支持系統,以便預先掌握潛在風險。

 

■ 網路上存在負面評價
若求職者在網路上看到企業的負面評價,或在勞動部網站查詢到企業曾有勞基法違規紀錄,也可能導致人選婉拒錄取的情況。
尤其是家人對於企業資訊的掌握有限,往往更容易受到網路評價的影響。
雖然部分資訊可能與事實不符,但企業若能平時就落實勞動法令的遵守,積極改善並建立良好聲譽,將有助於降低人選婉拒率。
以防範人選婉拒報到的角度來看,這些持續且確實的努力未來將愈發重要。

在求職者主導的勞動力市場中,許多求職者同時擁有多個錄取機會,因此甄選或錄取後的婉拒在所難免。
然而,若能釐清婉拒的原因並採取相應對策,仍可有效降低婉拒報到發生的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