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R Information System

台灣勞資爭議的現況

2025-08-13 00:00:00

近期HR資訊

根據台灣勞動部公布的統計資料,過去五年內全國每年發生的勞資爭議案件數,約在 25,000 件至 27,000 件之間。其中,最常見的爭議類型為「未支付工資(包含加班費)」,依序為「未支付資遣費」、「未支付職業災害補償」以及「勞動契約相關的爭議」等。

勞動部指出,企業應持續檢視自身是否符合法令規範,並設立員工諮詢窗口,建立有效的內部申訴與溝通機制。此為防勞資爭議、維護穩定和諧勞資關係的有效方法。

 

2023 年的勞資爭議總件數為 25,731 件,各爭議類型的件數及占比如下:

·未支付工資相關:10,815 件(42%)

·未支付資遣費相關:6,238 件(24%)

·職業災害補償相關:1,814 件(7%)

·契約相關爭議:1,808 件(7%)

僅上述四類爭議,即約占總體案件數的八成。

雖然 2024 年的統計尚未公布,但目前觀察到的爭議趨勢與去年相似。

 

在「未支付工資」類型中,包含大量的加班費爭議,部分企業在薪資與加班費的計算上已違反勞動法令;而在「契約爭議」方面,常見勞工因雇主片面終止雇傭契約而提出訴訟,要求確認雇傭關係之存在。
勞動部分析指出,這類爭議多與企業在終止契約時,未充分考量其他可行的替代處理方案,或未依約履行契約條款等情況有關。

 

透過理解法規來避免糾紛

勞動部強調,強化企業對勞動相關法規與法院判例的理解,是預防勞資爭議發生的關鍵。
尤其針對人資主管及管理職人員,應定期檢視內部的人事作業流程與制度是否符合法令,並視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與修正。

本公司也經常接獲來自客戶的實務諮詢,例如關於雇傭契約修改或公司內部制度變更程序的問題。舉例來說,若企業欲修改原有的休假天數或減少其他福利項目,需先取得勞資會議或勞工個別同意,方可執行。若未依合法程序進行變更,對勞工權益造成不利,極可能引發勞資爭議,因此應特別留意處理方式與程序合規性。

 

擴大對勞工的支援

勞動部與各地方勞工主管機關積極推動勞動法令宣導,並於官方網站上提供多元的教育資源與課程。
在進入正式調解程序前,勞工可先使用免費法律諮詢服務;進入調解程序後,也可申請免費律師陪同及調解人協助。若案件進一步進入訴訟程序,部分地方政府亦提供律師費與訴訟費的補助。

透過這些完善的支援措施,勞工在面對勞資問題時,將能更有效地表達訴求、爭取權益。因此,企業更應依法履行其法律義務,加強內部制度的建置。

 

以和諧勞資關係為基礎,打造安心職場

勞動部表示:「和諧的勞資關係,是企業永續經營與創造利潤的基石。」,並呼籲企業重視過去勞資爭議的發生趨勢,加強法遵制度的建立,建立定期勞資溝通與內部申訴管道。打造讓勞工能安心工作的職場環境,不僅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爭議,更有助於企業整體的穩定發展與成長。

本公司亦提供協助企業強化勞動法令遵循制度的顧問服務,並舉辦與勞基法相關的講座,如您有任何疑問或顧慮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。